文|菁妈红和古
01
9月1日,开学的钟声再次响起,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的协兴小学,依然保持着那份宁静与孤寂。作为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,它服务的是周边村落的孩子。近年来,由于山区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,许多父母选择外出务工,带着孩子一起迁移到城市。这导致学校的生源大幅减少,仅剩下少数孩子和老人留在山村中生活。
尽管招生情况如此艰难,学校依旧在开学时接收了三名新生。此时,只有一名教师在肩负着校长、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的多重身份,他带着这三名学生来到国旗台前,举行升旗仪式。国旗在清晨的阳光下格外鲜艳,而孩子们庄重地敬礼,齐声高唱国歌:“起来,不愿做奴隶的人民……”这一幕,显得格外纯朴而庄严。
02红和古
这情景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小学时的场景。那时,我们的学校也没有音响设备,每次升旗时,老师总是带领我们唱国歌,手动升起那面象征着希望与力量的国旗。这种原生态的记忆似乎成为了童年的一部分,承载着那段简单而真挚的岁月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当我看到这三名孩子在空旷的操场上敬礼,周围是荒凉的围墙和野花,远处是连绵的群山时,不禁感到一丝寂寞与惋惜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,除了这些小学生,还有一些学前班的孩子也在这里就读。大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或低保户,家长们无法将他们送到远离的学校,只得留在这所唯一的小学。学校里的教师和他的妻子是唯一的工作人员,妻子不仅担任保安,还时常为孩子们做饭。这样简陋的配置,勉强支撑着这所学校的运转。
虽然从规模和教学条件上来看,这所学校似乎应当合并或关闭红和古,但因为距离最近的中心学校有二十多公里,孩子们若要前往,交通上的困难让他们无可奈何。村里的父母大多数没有车,若依靠三轮车或摩托车送孩子,单程需要一小时以上。所以,学校得以继续存在。尽管如此,这里只设有一至三年级,到了四年级,孩子们便需要转到中心校寄宿。
03
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。虽然我们班只有一个班级,但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都有二三十人。老师们也有十几二十个,学校相对热闹。二十年过去了,我侄女上学时,村里的学校只有一至三年级,老师们的水平也参差不齐,四年级之后,孩子们便要去镇上的寄宿学校。
再过了十几年,我侄女大学毕业后,这所小学几乎已经荒废。孩子们纷纷转到邻村的中心小学就读,幸好该校离我们村不到两公里,交通上比较方便。但对于那些远离镇区的村庄来说,如果小学关闭,家长们面临的送学困境将变得更加复杂。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往城市生活。我们村子里,大约十分之一的家庭在县城买了房子,孩子们也随着家长一起进入城市上学。另一方面,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让乡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。原本一个班有二十多个孩子,而现在同龄的孩子数目大大减少,甚至只有以前的八分之一。这使得教育资源变得更为匮乏,家长们纷纷选择将孩子送往更好的学校,造成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话题:你曾经的小学,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多还是更少了呢?
不论是我们自己的经历,还是眼前的现实,教育的环境在不断变化。在这片被山峦包围的土地上,孩子们依然怀揣梦想,奋力前行。希望他们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,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。无论身处何地红和古,我们都应该为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机会,让他们在阳光下自信地展翅飞翔。
发布于:山西省乐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